首页 | 爱我潍坊 | 风筝展示 | 年画展示 | 剪纸展示 | 风筝文化 | 年画文化 | 剪纸文化 | 给我留言 |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站内搜索
 
 会员登陆
 
 友情链接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

中国风筝起源于我们山东省,更确切地说起源于潍坊市。因为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风筝的创始人是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鲁班相继研制而成的。他们都是东周鲁国人,居住在鲁山。当时的鲁山即现在潍坊市的青州附近。潍坊之所以成为当今的“世界风筝都”和“风筝城”除这一代人的努力外,这里也有上述的历史的渊源。潍坊人因此也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国风筝从春秋战国诞生以来,经我国历代的竹木扎制艺人、绘画裱糊艺人的进一步发明改进;经历代皇室贵族们的利用倡导和历代文人墨客的撰文发挥与提炼升华,中国风筝已成为集我国的竹木扎制工艺、裱糊工艺、绘画工艺与一体的独具东方特色的一种风筝文化艺术,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下面就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内容特点及发展简述一点看法。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由传统风筝艺术和传统风筝文化两部分组成。风筝文化是在风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又促进了风筝艺术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进而形成了独具东方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的风筝文化艺术。

<一>、风筝文化艺术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反映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风筝的起源”主要有“飞鸟说”;“斗笠树、叶说”;“风帆说”。从风筝的“起源的说法”分析,风筝起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娱乐需求;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渴求与探索;源于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想往;是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表现。

<二>、风筝艺术是多种艺术集合的产物。

从风筝的结构造型设计、选材用料到绘画裱糊制作工艺等分析,风筝涉及到的艺术学科和门类极为广泛。如美学、色彩学、空气动力学、气象学及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门类和学科。在实际制作中风筝的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又涉及到更多的门类工艺技巧。所以说风筝艺术是多种艺术集合的产物。

<三>、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是风筝自身功能的表现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又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艺术又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一原则。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源于风筝本身功的表现。因为对风筝第一功能的要求是放飞性能,因为只有能放飞的风筝才能寄托人类对自由、对宇宙无限空间探索的追求与向往;才能实现人类对自已美好理想追求的寄托与自我的宽慰;用放飞风筝的形式来放飞自已的理想、愿望与寄托。当然各阶层人士的理想与愿望和寄托不同,但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是共同的。正因为有这一共性的存在,风筝才被历代的劳动人民、文人墨客,甚至皇室贵族所接纳并发展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的氛围。如历代少年儿童所喜爱的风筝图案多是动物、飞禽;商人等则喜爱 “财神增福”;文人墨客则喜爱 “功名富贵”;而老年人则喜爱“鹤寿延年”;达官贵族则喜欢象征权势的“龙凤呈祥”等。特别是历代的文人墨客、借风筝抒发自已不同的情感,从而丰富了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人士对风筝文化艺术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有浓厚东方艺术色彩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

<四>、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是因为它具有不衰退的广泛地社会基础

由于风筝文化艺术的形成源于人类进化本能的意识形态的反映,而且风筝经历代的革新进化又形成为多种民间艺术的集合,从而使它更具有社会实践应用的普遍性。在社会应用实践中,风筝的自身功能又在不断地革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如健身功能、有利于儿童手脑并用和智力开发的功能、陶冶情操、抒发情怀、增进交往友谊等功能。今后其功能和应用还将不断拓展和丰富,因而它更被社会的各阶层所应用和喜爱,使它具有了广泛地不衰退的社会基础。

二、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发展及其内容

<一>风筝的诗、词、画卷与文学作品

风筝,唐代已入诗,宋初已入画,元代已入戏。明清代时代已入小说。翻开中国文学历史的画卷,浏览那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宝库,从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明画清代小说,以风筝为题材者不计其数。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风筝、画风筝、咏风筝、放飞筝。风筝已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广泛的题材。人们给风筝以深刻的寓意,用风筝来描绘人间的悲欢离合,以风筝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有鸟》;杨誉的《纸鸢赋》;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宋寇准的《纸鸢》;宋王令的《纸鸢》;清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词》;清代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日信笺》;清孔尚任的竹枝词;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风筝词;扬州八怪之一,曾在我们潍城做过七年潍县知县的郑板桥等许多诗人、文人都借风筝以寄意。

北宋时代,诸城张择端在中国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中,就将东京汴梁儿童引线放风筝的情景画在了自己这一著名的传世作品上。北宋初画家郭忠恕把民间放风筝作为创作的一种题材。南宋宫迁画院待诏苏汉百所画《百子图》中,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民间放风筝的动作和工具。明万氏墨的《九子图》中,也有民间放风筝的图景。明代画家徐渭,在晚年时常以风筝作为绘画的题材,留下了当时放风筝的形象史料。

元代剧家关汉卿以风筝为题材的杂剧《绯衣梦》;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风筝误》;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风筝。曹雪芹还“旁搜远绍,以集前人之成”,写成一部描写风筝制作的著作《南鹞北鸢考工志》。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散文《风筝》;现代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也有一段有趣的用风筝越城破燕京的故事。

<二>现代的风筝影视音乐艺术

以风筝为题材的电影有:《潍坊风筝》;《风筝》;《中国风筝》;《风筝之乡》;《天津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翼的探索》等。以风筝为题材的电视剧有:《风筝情》;《风筝的故事》;《风筝误》等。风筝音乐歌曲有:《扎风筝》;《彩色的梦》;《风筝之歌》等。

<三>现代风筝的图书、杂志

由于全国各地风筝爱好者、研究者、群众性风筝活动组织及各种形式的风筝活动越来越多,有关风筝研究、制作、放飞等方面的图书、杂志也越来越多。比较著名的有:《潍坊风筝》;《风筝》;《中国风筝》;《风筝制作》;《中国哈氏风筝》;《风筝技艺与创新》;《风筝的传说》;《风筝的制作与放飞》;《风筝制作指导》等等。

<四>风筝邮票、首日封、明信片等风筝集邮文化艺术品

1980年5月10日邮电部曾发行了四种1600万张风筝特种邮票。在我国大型的风筝活动中,邮电部门都配合发行风筝的特种邮票、首日封、明信片等风筝集邮文化艺术品。

<五>潍坊国际风筝会和各地的风筝会是风筝文化艺术活动的新发展

潍坊作为中国传统风筝的发祥地,1984年在全国首开先河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潍坊国际风筝会”对全国风筝文化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风筝的爱好者、研究者、群众性风筝活动组织及各种形式的风筝活动越来越多;目前风筝在中国已发展型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姿多彩的昌盛局面。潍坊已连续成的举办了十九届国际风筝会;全国风筝大赛举办了十一届;中国举办了六届国际风筝会。全国各地都围绕着自己的风筝会开展了宣传联谊、招商引资等相关的丰富多彩的风筝文化艺术活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风筝活动推动风筝文化艺术的发展。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这几年,各地利用文化和经济活动结合进行对外宣传,如潍坊的国际风筝会,自贡的恐龙灯会等,也是成功的。”

三、风筝文化艺术的特点及开发潜力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中国传统风筝可扎制表现的体裁内容非常丰富,可谓“竹丝纸绢演乾坤万物,扎糊绘放抒人间情怀”。乾坤万物皆可扎制放飞。

形象逼真、喜闻乐见

风筝的扎制种类和方法很多,由于它是我国民间多种工艺技术的集合,它做到了题材内容与结构造型绘画处理的统一,因而不论什么样的风筝,都具有形象逼真大众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特点。

具有与其它艺术工艺相结合融汇的特点

风筝是民间工艺品,对风筝的扎制材料、造型、色彩等没一个固定的格式要求,任由作者发挥创新,只要能放飞上天的就叫做风筝。所以它便于与其它艺术工艺的结合。

四、风筝文化艺术具有不朽生命力的特点

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诞生近二千五百年以来,风筝不断革新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喜爱、制作风筝;参与放飞风筝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以有十几个国家举办过近百次国际性的风筝交流动。每到春天,人们就想到放风筝,风筝活动已与人民的生活规律习俗融为一体了,因此它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五、风筝文化艺术具有深层次的开发潜力

风筝文化艺术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为社会各阶层所接纳,并且不断地被社会所革新运用,因此风筝文化艺术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旅游、工艺品开发等方面具有深层次的开发潜力。我国加入WTO以后,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民间艺术将在世界舞台上做出更高的精彩展示。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通过宣传展示中国传统的民间风筝艺术,加强与国内外友人的了解与联系,加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我国经济技术、科技文化的发展将一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风筝文化艺术的内涵2007-10-31 本文被阅读 1884 次

 
潍坊鸢版权所有© 2007-2010 鲁ICP证00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