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我潍坊 | 风筝展示 | 年画展示 | 剪纸展示 | 风筝文化 | 年画文化 | 剪纸文化 | 给我留言 | 关于我们  
 最新公告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站内搜索
 
 会员登陆
 
 友情链接
 
 
  


中国年画概述

中国年画概述

  贴年画,是我国人民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是适应人们庆贺年节的风俗活动而产生发展的。

  一般认为,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如东汉文人应劭的《风俗通义》载:“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希望)以卫凶也。”可见,门神是年画的最初形式。到了唐代,又有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现实人物形象的“门神”,两人成了延绵许多世纪的门神画的传统题材。

  北宋年间,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木版印刷的年画,称为“纸画”。现存最早的年画就是南宋版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俗称“四美图”。南宋李嵩画《岁朝图》,具体描绘了贴门神、贺新春的情景。在宋代已出现了着色和套色的年画。

  至明代,随着木版画艺术的发展和明太祖提倡过年贴春联,年画走向繁荣。如万历年间的彩色套印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风行一时。在明代,年画才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清代年画的题材更多更广。从古至今,从人物到动物花鸟,应有尽有。有企盼喜庆的《五谷丰登》、《连年有余》,有祝愿发财的《财神集会图》、《财宝图》,有风俗人情的《金陵盛景图》、《姑苏万年桥图》,有戏曲小说的《白蛇传》、《西厢记》。正式提出“年画”一词,也是在清代。道光29年,文人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中说:“(春节)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开头)也。”晚清时,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就出现了一批爱国主义的年画。有反映群众反帝斗争的《火烧望海楼》(法国教堂),有歌颂义和团的《捉拿俄倭奸细》,有反击英国军队进侵的《恢复天津》,让人感受到年画中充满的爱国主义激情。

  我国年画分布极广,各地都有精彩的年画行世。如,天津的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绵竹年画、佛山年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喜幡等数十种。

  年画主要作为年节装饰,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及与之相适应的红火活泼的形式,构成它的基本艺术特色。

  年画题材广泛,举凡带有吉庆内容的风俗生活、新闻轶事、传统戏曲小说的人物故事、仕女、婴儿、山水花鸟及吉祥图案等都有大量表现,一些新鲜事物也总是较为迅速的在年画中得到反映,20世纪还出现过批判揭露丑恶行为的讽刺性题材和描绘政治事件的新闻年画。

  年画较其他绘画形式更强调装饰性与娱乐性,木版年画适应各地区不同环境的装饰需要,创造了门画、历画、中堂、四扇屏、窗顶、窗旁、炕围子、福字灯等多种样式。年画经常在描绘美好形象中运用为群众熟知的谐音寓意手法表现吉祥内容,如松、鹤、桃、灵芝象征长寿,莲花和鱼谐音连年有余,瓶中插牡丹寓意平安富贵等,在表现历史故事及戏曲题材的年画中,又有单幅画、组画、连环画(或称屏画)等样式。年画还强调人物形象俊秀、标题吉利、色彩明快,务求赏心悦目,表现年节的欢乐情绪。年画作者大都熟悉群众的生活和爱好,创作上密切适应群众需要,因而为人民喜闻乐见。由于年画张贴于千家万户,对群众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年画在发展中由于绘制印刷的生产方式不同而有着多种形式。早期年画多为人工绘制,至今山东高密县犹保留了扑灰年画,即将画稿以木炭在纸上扑描复制,加速起稿速度,然后奋笔描绘,同一画稿可很快绘制多幅年画,更带有原作性质。木版印刷年画最迟始于宋,早期以木版雕印墨线,人工设色,明代以后流行水印套色,单纯强烈而艳丽,但有的地区(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套色后还在人物头脸衣饰等部位以人工印染描绘,形成精致细腻的半印半画形式。石印、胶版年画是随现代印刷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将色彩复杂而丰富的绘画制版印刷,其中月份牌年画由于吸收民间年画喜庆红火特色,采用炭粉擦笔及水彩渲染,形成细腻逼真的效果而流行一时。1949年以后,年画吸收了中国画、油画、水粉画、彩色摄影等形式,展示了更为丰富多采的面貌。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变化,年画在内容及形式上也在发生变化。驱邪祈福的迷信成分基本上已消失,富贵吉祥的内涵也在改变,优秀的传统题材仍受欢迎,反映新人物新风貌的作品不断涌现,每年以众多的品种和数量广泛发行,为丰富人民年节精神生活作出贡献。 

中国年画概述2007-10-30 本文被阅读 1439 次

 
潍坊鸢版权所有© 2007-2010 鲁ICP证000007号